Feb 21, 2025
-
Feb 23, 2025
深圳
2025年2月21日至2月23日,由亚洲心律学会(AHRA)主办的第十届亚洲心律失常峰会在深圳成功召开。数字健康是本次峰会新增的特色论坛,旨在交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心律失常领域发展带来新机遇,推动智能诊疗创新发展。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姚焰教授指导数字健康论坛并致开幕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李姣研究员担任论坛主席,邀请了心脏机器人导航学会(SCRN)全球主席Peter Weiss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相鹏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健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杨俊杰教授、深圳技术大学郑亚莉教授。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姚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融入医疗诊疗全流程。在"临床需求牵引、技术融合驱动、循证评价闭环"的路径上,亟需多学科专家团队务实推进手术机器人、智能感知设备、智能诊疗系统等数字健康产品研发和临床应用。鼓励临床专家和青年医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紧紧围绕临床问题和临床需求,投身于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实践。
心脏机器人导航学会(SCRN)全球主席Peter Weiss教授介绍了电生理智能医疗器械的研发进展,手术机器人的导管操控、血管路径规划和导航算法、以及在远程医疗的创新实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化部主任相鹏教授介绍了可穿戴设备在心血管疾病智能诊疗和风险预警的应用实践,分享了智慧医院建设和数字疗法研究进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心内科病区副主任吴健教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队列建设情况、数据驱动的疾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分享了基于大模型的问诊系统研发工作。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影像室主任杨俊杰教授介绍了心血管影像智能分析算法前沿进展和多模态医学影像组学实践探索,探讨了心血管影像算法在鲁棒性和迁移性等方面的挑战。
深圳技术大学郑亚莉教授分享了无袖带式血压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连续血压监测实验室评估,以及该项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持续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李姣研究员介绍了可信赖医学人工智能在心血管临床诊疗决策的研究进展,分享了心律失常智能诊疗知识基座构建、垂直大模型训练以及人机交互模式实践。
该论坛汇聚临床医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机器人辅助电生理学与远程医疗创新、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律失常诊疗实践、可穿戴设备的实时心律数据监测,以及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智能诊疗系统等前沿议题,推动疾病精准化诊断、个性化治疗与全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