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 智创未来

Feb 21, 2025

-

Feb 23, 2025

深圳

十年耕耘 智创未来|第十届亚洲心律失常峰会(ACAS 2025)暨第十六届中国

心律失常峰会(CCAS 2025)顺利在深圳召开


      2025年2月21日至23日,由AHRA(亚洲心律学会)主办的ACAS 2025(第10届亚洲心律峰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失常峰会(CCAS)在深圳隆重召开。值此十周年之际,峰会聚焦全球心律学科前沿动态,吸引了来自亚洲和欧美近30个国家和国内超过1200名心律学领域的一线骨干医生和顶级学者参会,共同谱写亚洲心律学科发展新篇章。


       本届峰会获得了美国心律学会(HRS)的支持。此外,欧洲心律学会(EHRA)主席José Luis Merino教授、世界心律学会(WHRS)主席Ali Oto教授、日本心律学会(JHRS)主席Akihiko Nogami教授、非洲心律学会(AFHRA)主席Mervat Aboulmaaty教授、中亚心律学会(CARHA)Ayan Abdrakhmanov教授、美国Mayo Clinic的Samuel J. Asirvatham教授、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s Center的Sunny Po教授以及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Paul C. Zei教授等学会主席与国际知名学者亲临现场,共同推动亚洲心律失常诊疗标准的全球化进程。


2月2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深圳隆重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Dian Andina Munawar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姚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 当前全球心律失常领域正经历以精准化、智能化、多学科融合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例如以脉冲电场消融为代表的新型消融技术突破、AI深度赋能的心律失常诊疗范式转变,覆盖心电监测、风险分层及手术优化等全流程。而在疾病防治层面,亚洲正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亚洲占全球心律失常患者总量的47%,中国每年开展心脏介入手术超百万例,其中复杂房颤消融量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以ARVC室速片状消融策略、个体化房颤线性消融术式等为代表的"中国方案",已通过亚洲心律学会平台向30余国推广。此外,依托"一带一路"心血管专科联盟,建立起覆盖东南亚、南亚的远程手术指导体系,亚洲心律学会累计培训国际术者超400人。姚焰教授特别强调:"通过持续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协同’的创新闭环,中国正在构建起可复制、可持续的心律失常防治新模式,这既是亚洲智慧对全球医学的贡献,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健康领域的生动实践。


      本届峰会构建多维学术矩阵:新原创论坛聚焦原创研究力量,集中展示亚洲创新成果;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进展论坛直击诊疗痛点,推动技术范式迭代;起搏论坛通过复杂器械植入案例实现技术传承与突破;儿童专题整合基因研究及影像技术,构建多学科协作体系。并发症管理论坛系统解析心脏填塞等急症应对策略,复杂病例研讨强化临床决策训练。


六大创新论坛点亮学科未来 峰会设立六大前沿论坛构建多学科融合生态:

遗传性心律失常:聚焦基因诊疗创新,系统探讨药物/消融/神经调控与干细胞治疗转化路径

外科治疗革新:展示迷宫手术微创化革新,首度研讨脉冲电场能量在内外科联合消融中的应用

数字医疗突破:构建AI+可穿戴设备全流程诊疗闭环,探索智能预警系统优化诊断精度

卒中综合管理:首创心脑共患病诊疗框架,整合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管理新策略

围术期精控:建立房颤围术期全链条管理方案,涵盖抗凝策略优化、急性卒中干预及疼痛控制技术升级

绿色电生理实践:降低辐射相关危害的同时保证手术质量,开创绿色治疗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