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S&CCAS 2025|心律失常外科治疗论坛:回顾经典,共享联合

Feb 21, 2025

-

Feb 23, 2025

深圳

  第十届亚洲心律失常会议(ACAS 2025)暨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失常峰会(CCAS 2025)心律失常外科论坛于2025年2月22日在深圳召开。房颤的外科治疗是本次会议重要的新增专题之一。来自国际/国内的多位知名内外科专家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话题包括经典迷宫手术的线路和疗效/迷宫手术对应的外科解剖结构/内外联合消融的概况、疗效等多个方面。


 

  首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教授为本次论坛进行开幕致辞并对到场参会的众多内外科医生表示欢迎和感谢。

   

图形用户界面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作为国内一直坚持经典迷宫手术的重要术者之一,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辉山教授分享了迷宫手术对持续性及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方式和效果,包括不冷冻消融笔对经典迷宫手术的改良/迷宫+同期左房减容在极大左房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基于PET/MRI评估左房纤维化的新方法。他对迷宫手术的改良和对房颤新的分期方法的总结引起了众多内科医生的浓厚兴趣。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接下来,郑哲教授以 单房与双房消融-迷宫手术的线路选择与思考为题展开了合并房颤的瓣膜病患者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的相关内容。他的讲题以完整且透壁的迷宫线路减少房颤复发及再入院的观点为切入点,展开探讨了完整迷宫线路的解剖要点和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对比单房和双房迷宫的ABLATION研究设计和初步结果,该研究正处于随访阶段,其结果有望解释双房消融是否会增加起搏器植入率这一关键问题。

   

图形用户界面, 网站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同样是开胸迷宫手术,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表刘利明主任参会的张昊教授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家分享了外科开胸迷宫手术术中如何使用现有的射频消融笔和冠状静脉电极对不同线路的验证方法。外科房颤手术从迷宫III到迷宫IV的改进减少了手术时间与出血相关并发症,但不同能量工具的引入也带来了消融透壁性的问题,湘雅二医院这种利用内科电生理工具在术中起搏验证线路阻滞的方法体现了外科与内科的新的融合模式,这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结合模式也为外科医生术中消融提供了新的方法。

  接下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过常发教授分享了微创入路下双房mini-Maze的手术治疗,他们中心近3年以这种方式治疗孤立性房颤的手术量每年均超过了100例,积累了很多手术经验。这种治疗方式不需要正中开胸与体外循环,通过加做左房前壁Dallas线和右房右心耳-三尖瓣环连线实现了微创皮肤切口及心脏跳动下完成迷宫手术的核心线路,其102例长程持续性房颤(平均LAD 45.7mm)的1年成功率达94.8%。

  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的邵永丰教授则分享了孤立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累积完成了290余例胸腔镜下房颤的消融治疗,邵主任表示,随着技术和器械的进步,胸腔镜下完成持久的左房后壁隔离和左心耳切除/钳夹都变得更方便/高效。同时,邵主任还分享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最新的研究结果,即相比于药物治疗,胸腔镜房颤消融可延缓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转变的进程。

   

图形用户界面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会议下半场是与心内科医生关系更为紧密的内外联合论坛。郑哲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与姚焰教授合作的同期内外联合消融的阜外经验-强化峡部的迷宫线路效果。在这组术前左房容积指数超过50ml/m2的房颤患者中,以左房后壁隔离为基石,内外联合消融额外完成了游离壁峡部/前壁/间隔峡部/三尖瓣峡部等线路,发现只要消融线路透壁,这部分大左房的房颤患者1年成功率仍能高达85%,再一次证明了对于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明显的患者,迷宫线路仍然是微创下的最终目标,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消融线路则是内外科医生要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刘健教授则分享了与薛玉梅教授合作的分期内外联合消融经验,主要包括不同患者再次消融的必要性/时机以及如何提高心外膜左房后壁隔离率的单中心经验。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来自新华医院的梅举教授分享了同期与分期内外联合消融的倾向性匹配结果,包括外科心外膜消融线路未透壁的区域分布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来自阜外医院的姚焰教授分享了环形脉冲导管(PFA)在内外联合消融中的初步应用探索。对于高度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的患者,左房后壁与峡部难以透壁依旧是射频导管时代内外联合消融难点所在。带三维标测功能的国产PFA设备在内外联合消融中展现出极高的消融效率和即刻阻滞率。除了更高的消融转窦比例外,良好的标测功能让电生理医生能在术中全方位地完成三维建模/拖带标测和起搏验证。而且因为外科胸腔镜心外膜消融已完成了大部分消融的线路,所以电生理医生使用PFA导管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剩余的迷宫线路,而且在心腔内的放电次数也能大幅下降,减少了过度放电对血液的破坏。

   

 

图形用户界面, 网站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同样参会的还有俄罗斯心律协会主席Revishvili教授和哈萨克斯坦的Nuralinov教授。他们共同分享了各自中心导管消融于内外联合消融开展的现状,并对新时代下的内外联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房颤发病率会持续攀升。而随着EAST-AFNET 4研究结果的出现,房颤早期节律控制为患者带来的获益从“改善症状”提升至“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卒中/再入院率”的新高度,进一步提升了房颤早期筛查和节律控制的重要性。对难治性房颤,内外联合注定会成为一个更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也是会议主席姚焰教授开设外科论坛的初衷。本次外科论坛在ACAS的首次亮相获得了很高的关注,许多感兴趣的内科医生均陆续参会并在会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本次会议和论坛能进一步促进内外学科在房颤领域的交融,为更多中心架起内外科医生对房颤患者的多学科诊疗桥梁,共同为患者争取更好的诊疗效果。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一群人在餐厅里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一群人在台上演讲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