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1, 2025
-
Feb 23, 2025
深圳
2025年2月21 - 23日,第十届亚洲心律失常峰会 (ACAS)暨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失常峰会(CCAS)在深圳成功召开。为了更好地探索和应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挑战,峰会特别设立室性心律失常前沿(Frontiers in Ventricular Arrhythmia)专场,聚焦该领域的最新突破、创新研究和临床实践。通过全球顶尖专家的深度分享与多维度探讨,我们期待推动学科进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优化的诊疗方案。
本次峰会荣幸邀请到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围绕室性心律失常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临床挑战展开深度探讨。从浦肯野相关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的机制探索与未解之谜,到先进机器人技术在电生理领域的革命性应用,再到机器人磁导航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复杂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卓越表现,专家们不仅展现了室性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进展,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启示。
室性心律失常论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专家,本次论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由来自美国的Jamie Kim教授、日本的Takanori Yamaguchi教授、新加坡的Kelvin Wong教授以及中国的唐闽教授共同主持。下半场由来自美国的Sunny Po教授、印度的Tarlochan Singh Kler教授以及中国的胡宏德教授共同主持。国际权威专家汇聚,共同探索室性心律失常领域的前沿进展,为治疗与科研带来国际化的前沿视角。
首先由日本专家Akihiko Nogami教授为我们深入探讨了浦肯野纤维在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提出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美国专家Peter Weiss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机器人技术在电生理领域的革命性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享,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如何推动电生理手术的智能化时代发展。
俄罗斯专家Alexander Romanov教授则聚焦于机器人磁导航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复杂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强调了其在复杂解剖结构中的精准定位和安全性优势,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中国专家喻荣辉教授详细解析了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在心外膜通路中的应用,这一技术为心外膜穿刺手术开辟了新的指导路径,突破了传统透视技术的限制,展现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未来可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技术完善,进一步优化手术效果并提高安全性。
乌兹别克斯坦专家Sardorkhon Sultankhonov教授介绍了室性早搏(PVC)酒精消融术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其适应症、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通过实际病例分享,展示了这一技术在PVC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会议下半场首先由日本专家Yasutoshi Shinoda教授深入分析了频率依赖性起搏标测在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其在精确定位致心律失常基质和指导消融策略中的临床意义,为复杂VT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日本专家Takuro Nishimura教授系统介绍了ILAM(Intracardiac Late Activation Mapping)标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识别减速区和指导消融中的独特优势,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工具。
越南专家Dung Le Tien教授则聚焦于脉冲场消融(PFA)技术在室性心动过速(VT)治疗中的创新应用,探讨了其高效性、安全性和组织选择性,通过临床数据展示了PFA在VT治疗中的广阔前景。
印度尼西亚专家Ignatius Yansen教授详细解析了流出道解剖在特发性室性早搏(PVC)和室性心动过速(VT)消融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精准解剖定位对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俄罗斯专家Oleg Sapelnikov教授深入探讨了零透视技术在室性心动过速(VT)消融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减少辐射暴露、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的优势。通过不同类型患者的案例分享,详细分析了该技术的操作技巧及手术效果,为VT消融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治疗选择。
本次盛会不仅聚焦室性心律失常,更是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医学盛宴,是心律失常领域跨国合作的里程碑。我们诚邀每一位与会者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分享真知灼见,共同推动心律失常研究的蓬勃发展。感谢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仁齐聚一堂,让我们携手共进,开创心律失常领域的新纪元!